桐桐在前几期的电台中讲过这个话题,可能很多人没听过,我今天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一下“社交成本”的问题。
假设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是同一起跑线,在漫长的20多年的求学和成长过程中,每个人又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样子,这时就有了高低之分,有人刻苦学习,养成超高双商,有人闲散懒惰,连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没有,有人严以律己,身材仪表颇具吸引力,有人好吃懒做,又丑又胖。
虽然我不喜欢把平台中的男男女女分成ABC级,但无形之中,其实大家已经自然形成了ABCDEFG的不同层级……在横向对比中处于优秀层级的人,会付出极少极少的“成本”,这成本包括时间、金钱、沟通、精力等等,这就是为什么经常看到有的人不缺玩伴不缺对象,想找随时能找到,聊天从不翻车,而有的人甚至很难让人不讨厌的原因。
你这不行,那也不行,这比不过人家,那也比不过人家,你只能花掉比别人多N倍的“成本”,去弥补“层级断档”导致的巨大差距,当然人人都知道,钞能力是捷径,那如果没有钞能力呢,你的成本必然是多花时间去学习去提升自我了。
那被骗是成本吗?也是,我更愿意称之为学费,在人的能力范畴中,有一种能力就是鉴别坏人鉴别骗子鉴别pua,你拥有这种能力,你就能轻易的避开这些坑,你没有这种能力,你要么交学费在“骗子”身上,要么付出代价让别人帮助你避开“骗子”。
还是那个观点,世界是极其公平的,只有弱者才会觉得不公~